关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

关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

(常办发〔2022〕1号)

(一)提升产业发展能级

1.争创国家级产业集群。集群促进机构最高100万元奖励,单个集群累计奖励最高2000万元。

2.建设接续发展企业梯队。实施“登峰计划”最高奖励1000万元,培育“领军企业”最高奖励3000万元,扶持“专精特新”最高奖励200万元。

3.强化重大项目招引。优质外资重大项目或超过10亿元的内资项目“一事一议”,单个项目最高奖励500万元。

4.打造“常州制造”品质标杆。新获评“中国质量奖”或“中国质量奖提名奖”的组织(个人),分别按最高500万元、100万元奖励。

(二)推动企业“智改数转”

5.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。新认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最高奖励200万元,市“智改数转”项目库单个项目最高补助200万元。

6.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。二级节点建设单位最高奖励150万元,服务企业超500家最高奖励200万元,新获评国家级“双跨”平台、两化融合类示范企业最高奖励200万元,先导区内的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建设项目总额最高奖励200万元。

7.状大新兴数字产业。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首轮工程流片和购买IP费用最高50%的支持,新获评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最高奖励50万元。

8.加强工业信息安全保障。当年服务本地企业的服务商最高奖励10万元,新认定省工业信息安全防护的星级企业最高奖励30万元。

(三)完善产业创新体系

9.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。获得重大科技、产业公共创新平台最高支持1亿元。

10.聚力核心技术攻关。承担国家核心技术攻关的单个项目最高配套500万元,重点项目攻关“揭榜挂帅”最高补助500万。

11.强化标准和知识产权引领。主导制订国际、国家、行业标准最高奖励100万元,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企业最高支持100万元。

12.支持创新产品首购首试首用。新认定首台(套)智能化重大装备最高奖励1000万元,制造商对产品首张订单投保单个产品最高补贴50万元。

(四)加速绿色转型

13.推行用能预算管理。优先支持需落实能耗置换要求的重大产业类项目以及重点技改项目。

14.支持企业节能改造。节能改造项目最高按500元/吨标煤节能量进行奖励,最高200万元。

15.大力发展循环经济。按循环利用及减排效果最高奖励200万元。

16.建设工业绿色制造体系。新获评绿色产业基地等示范企业最高奖励100万元。

17.支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。推动A、B类企业加速发展质效提升,推动C、D类企业转型升级。

(五)做强生产性服务业

18.深化“两业”融合试点。新认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最高奖励100万元,新认定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(平台)、项目最高奖励200万元。

19.加快示范载体建设。新认定工业设计中心等企业最高奖励200万元,新认定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平台最高奖励200万元。

20.培育标杆企业。新认定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最高奖励50万元,世界500强、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物流企业在常设立区域总部最高奖励500万元。

(六)推动产融结合

21.优化财政支持方式。不低于10%的比例扩充政府投资引导基金,入驻的基金及管理机构给予地方贡献的80%作为奖励,最高200万元的办公用房补贴。

22.强化并购基金支持。设立总规模超50亿元的市场化并购基金。

23.助推产业融资。扩充信保基金规模至20亿元,设立2000万元融资担保专项资金,增资转贷资金至10亿元。

24.支持企业股改上市。辅导备案企业奖励50万元,境内外主流市场申报、上市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、100万元奖励。

25.鼓励上市公司再融资。上市公司再融资股权融资按照5%给予奖励,最高奖励200万元,制造业企业债券融资最高奖励50万元。

(七)营商环境优化

26.优化政务服务。设置“专项一窗”“一窗办理”“一件事”“一网通办”“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”等特色专窗。

27.强化士地要素保障。每年供应13000亩建设用地用于工业项目,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可免于增收土地价款。

28.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。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推进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,简化项目环评。

29.培育高技术技工人才。评选为“龙城工匠”的技能人才每人奖励10000元,参与双聘的企业、高校人员每人每年最高奖励10万元。

30.给予优秀企业家工作生活便利。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的优秀企业家授予荣誉称号,重点对常州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颁发“常商服务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