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城视讯

全国十佳,何以常州?


《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估报告》

近日发布

常州获评

“2023高质量发展十佳城市”称号



报告从创新活力、绿色生态、协调发展、开放合作、民生共享五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,全面评估中国高质量发展成效。



城市发展,数据可证

让我们从经济半年报洞悉

常州为何能拿下这一重磅荣誉?



创新活力 • 提升!
01


产业链与创新链就像是DNA双螺旋结构,相互依存、彼此融合、共同演进。


常州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坚定不移做强产业。风口在哪里,竞逐就在哪里。




上半年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4%,较一季度提升1.5个百分点。


从动能看,新能源制造领域产值增长24.8%,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9.5个百分点。


“街上跑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了!”或许是普通大众对于新能源产业发展最直观的感受。上半年,我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7.19万辆,同比增长130.2%,产量列全省第一。


一辆新能源汽车的制造,牵动着动力电池、材料、芯片、人工智能等100多种产业。常州不仅拥有中创新航、蜂巢能源、天合光能这些总部型链主企业,宁德时代、理想、比亚迪、贝特瑞、星源材质等国内超70%的细分领域链主企业,均在常州设立制造基地和研发机构。最新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常州有86家拟入选。


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,是产业发展主力,今年我市创新主体培育政策兑付继续施行政策“非申即享”、资金“直达快享”机制,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全面增量提质。目前,共有26235万元奖励资金直达企业账户,惠及高企、独角兽等企业2043家次。



春光不老,创新常新。青年之于常州,是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、建设者,甚至引领者。


今年,常州进一步迭代升级人才政策,以“最实政策”“最佳生态”“最优服务”,热情拥抱每一位来常追梦人,全力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。




上半年,常州引进各类人才52240人,比2022年同期增长24.37%,引才人数创同期历史新高。引进“龙城英才计划”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120个、领军型创新人才(团队)项目30个。



海量人才引进来,招才团队走出去。开年以来,常州携手各辖市区走进上海、天津、西安、徐州、厦门等地,带上诚意满满的“人才礼包”,“名城名校合作行 创新创业赢未来”引才品牌进一步打响。


绿色生态 • 提质!
02


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。近年来,常州深入推进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三大保卫战,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,不断绘就美丽常州新篇章。




2022年,常州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五;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双达标,Ⅱ类水质同比提升25.5个百分点,改善幅度全省第一。


盛夏的常州生机盎然

绿色发展催生

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





朋友圈里,大家自豪“斗图”,蓝天白云与绝美晚霞轮番刷屏;




滆湖之畔,一座51万平方米的“水下森林”正茁壮生长;




长江沿岸,由低质低效化工地块蝶变而成的景观湿地里,花草摇曳;




公共建筑屋顶上,一块块光伏板正源源不断产出清洁电能……


发展更绿色的产业、打造更环保的城市、共享更低碳的生活,常州已实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覆盖;今年7月,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81个低碳试点城市进展评估报告,常州获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,评分位列全国第六、全省第一!


协调发展 • 提速!
03


“以产促城,以城兴产,产城融合。”是促进区域协同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。


去年5月,常州捧出资源优、空间足、展示度高的区域,以生态为底,以“创新”入名,构筑面向长三角、面向未来的世界级生态创新湖区——“两湖”创新区。


作为城市战略布局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,“两湖”创新区集聚了大量高浓度创新载体,奔腾着星星充电、蜂巢能源等国家级独角兽企业,动力电池、机器人、碳材料等新兴产业也集聚于此。随着创新浓度、创业热度的不断加剧,人才密度也在不断蓄势集聚。




上半年,“两湖”区域共有引才单位4245家,同比增长27.48%;共引进各类人才15735人,同比增长43.10%,占全市引进人才总量的30.12%。


为了做好“产城人”融合的服务文章,我市大处着眼,小处着手,细处着力。一批文化、交通、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加速聚拢——



“两湖”规划展示馆“百日”建成,西太湖音乐节音浪叠起,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、武进西太湖花博园等组成的“文旅IP”;


金坛站、武进站开通近在咫尺,腾龙大道智慧快速路项目加快建设,江中亚邦医药物流项目开工;


西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,与常州二院“携手”组建医联体,引入优质的医疗资源……



城市有乡村更美好,乡村让城市更向往。


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,溧阳、金坛以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,创新“富庶之城”和“鱼米之乡”融合的江南实践,一幅城乡交融、美美与共的绚丽画卷徐徐展开。



常州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,积极开展乡村建设行动,充分发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,促进乡村从“一处美”迈向“全域美”。目前,全市共有42个村庄被命名为“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”,实现各行政板块全覆盖。


开放合作 • 提高!
04


开放,是经济发展的“加速键”;合作,是实现共赢的“金钥匙”。


常州秉持“招引百亿项目、培育千亿企业、打造万亿产业”的雄心壮志,高频次开展境内外招商和“全球CEO常州行”活动,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已有40多位跨国公司CEO来到常州,看项目、谈合作、话未来。




今年上半年,新增超10亿元或1亿美元重大项目33个,30个省重大实施项目上报投资177.7亿元,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9.8%。不少外资企业继续“加仓”常州。


外资企业为常州投下信任票,是看好常州的未来,也是看中常州的营商环境。



水深则鱼悦,城强则贾兴。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经济的鼎力支持,而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优质营商环境的滋养。


近日,常州迄今为止最大的日资项目——太阳诱电株式会社武进国家高新区新基地一期项目正式竣工交付。“从准备到竣工,全程跟踪项目进度,我们很安心!”太阳诱电(常州)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秋本欣男表示。


一直以来,常州的营商环境在全国范围内受到不少“好评”——


今年年初,国家发改委法规司向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出感谢信,对我市营商环境工作给予高度评价;


在全省营商环境综合指标评价中,常州“政务服务”“办理工程建设项目”名列全省第一;


常州开办的企业“全链通”综合服务,入选了国家发改委《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》示范引领“最佳实践篇”;


获评全国营商环境“开办企业”指标标杆城市,经验在全国推广......

民生共享 • 提气!
05


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。常州正聚力打造“常有善育”“常有优学”“常有健康”“常有颐养”“常有安居”“常有众扶”六张民生名片,与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。



2023年民生“小目标”:常有善育,新建改扩建10家普惠托育机构;常有优学,新建改扩建学校78所,增加学位3.1万个;常有健康,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,加大人才引育力度;常有颐养,为15万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;常有安居,新建或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2.2万套(间);常有众扶,关心帮扶好6万多名特殊困难对象……



一串串数字背后

是一项项民生福祉的新突破

也是一幕幕成为现实的幸福场景


如今,家住凤凰新城的宋先生不再为没人带娃而烦恼,他可以每天上班前,把7个月大的女儿托付给家门口托育中心的专业老师。


如今,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、湖塘桥实验小学淹城校区、皇粮浜未来教育港实验幼儿园……一大波新学校已准备就绪,9月“迎新”在即。


• 如今,住在春江镇的老张坐在自家沙发上,拿起手机进入“互联网医院”,便可以和之前初诊的常州二院医生进行“面对面”交流,网上支付+药品快递到家,不用来回跑医院了。


如今,年过八旬且独居的朱老太,并没有时常感到孤单,因为社工、志愿者常到家里来陪她聊天,帮她洗头理发、扦脚修甲……


如今,清凉新村第二社区迎来了小区改造,花园铺新绿了、电梯加装了、停车位多了、道路宽阔了,居民们一天天看着家园变得愈来愈美,感慨“改到了心坎上”!


如今,在溧阳鸣桐里“爱心农场”里,自闭症患者正努力学习种果树、酿李子酒、做豆腐,为步入社会学习更多技能。




俯拾即是的民生实事

串起500多万常州人的“小确幸”



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,让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,近日,常州再次入围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”。幸福,是人民对一座城市最高的褒扬与认可。



常州数据

提升、提质、提速、提高

更提气

今年是迈入GDP“万亿之城”的

决胜之年

非常之年当有非常作为

常州,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

步履坚实、量增质升



来源:常州发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