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语侨声

我的英语老师基肖尔(kishor)

说起来惭愧,我在60年前就开始学英语了,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,口语一直不行。来到澳洲后见图书馆有英语口语班,就报名参加。老师就是基肖尔。

基肖尔快80岁了,早年从印度移民,完成学业后在莫纳许大学当机电专业的老师,懂4-5门外语。他老伴是德国人,两人没孩子,退休后就到处从事公益活动。他和老伴在八十年代曾到中国旅游,走了大半个中国,并从东北出境经由俄罗斯到欧洲。亲眼看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进步的人,就不太容易被西方媒体所忽悠。

我们的班通常维持在10人左右,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学员各稳定在约1/3,其他国家的有越南,韩国,斯里兰卡,巴西,希腊等。

上课没有教材。每人讲一段各自准备好的故事,然后大家互相提问,搞清楚对方讲的内容。说实在话,各国的移民都带有各自的口音,刚开始都很难听懂。但当过多年老师的基肖尔经验丰富,总能理解一些你讲的内容,并把它写出来告诉大家。他同时还会纠正一下大家的发音和用词的不当之处。

几年下来,大家相互熟悉和适应了,就会带些小点心来一起分享,同时交流自己的烘焙经验。见有来自南美国家的新同学,我就带些原产于南美的人参果去分发,一下就拉近了新老同学的距离。有一天,一位越南同学拿来一些他家院子里的山茶花分给大家,我就即席讲了金山茶以及云南茶花的故事,大家很有兴趣。我想到这也是让大家了解中国的好机会,于是开始讲有关中国的故事,从曹冲称象,七步诗,司马光打缸,到亡羊补牢等成语故事,再到唐僧取经,西游记,三国演义等。

和中国不同,澳洲的学生每年有4个长达两周的假期。学生放假,我们口语班也停了。但每到最后一课,我们总会去附近的咖啡馆集中,由基肖尔请大家喝咖啡,条件是,必须自己和营业员交谈点餐。他用这种方法鼓励大家多说多练。

有一天,基肖尔无意中说起他的生日快到了,我回来就画了一幅“麻姑献寿图”送给了他。下一堂课,基肖尔不知去哪儿把画裱成立轴带来了,和他同来的还有他的朋友,一位在博物馆工作的亚裔老妇人。她用英语给大家解说道:图中的女长者是中国传说中的仙人,叫麻姑,她和身边的侍女手里捧着的是中国古老的青铜酒器,另一位侍女手持的是象征幸福的荷花。旁边是两只中国特产的象征长寿的丹顶鹤。前面两个童子抬着的篮子里的是寿桃和灵芝草。通过她的讲解,大家不但懂了该画的含义,还对中国画,毛笔和宣纸有了兴趣。

可惜后来疫情来了,因在网上练口语不方便,口语班就停了,到现在也没能恢复。大家和基肖尔也断来联系。

但我相信那个博学热情的基肖尔还在某个地方继续着志愿者的工作。(作者:潘江潮)

作者照片